關閉

為小農說故事新光三越好好集讓國際看見台灣好物

 

經濟日報-好好集為小農發聲
新光三越百貨好好集專訪:自營事業部經理王玄如(左二)、台灣藍鵲茶營運長林宜平(左一)。記者林俊良/攝影
 
花蓮瑞穗奇美部落的青年農民用無農藥或化學肥料的方式,友善種植明豐3號硬玉米,連山豬都愛吃,而為了提供經濟產值,農民們更將其製成玉米棒銷售,好好集品牌的新光三越自營事業部經理王玄如說,當初為了說服農民將這款「山豬壞壞玉米棒」放到好好集平台銷售,同仁特別遠赴花蓮瑞穗,崎嶇的山路讓一行人「能吐的都吐了」,不過能將山林的產品帶到市區甚至走上國際,讓更多人認識,再辛苦都值得。

合作品牌80家 營業額年成長20%

新光三越2015年創立好好集品牌,在全台七間新光三越販售台灣嚴選好物,希望把台灣職人精神、青年創業的理想、風土民情推上國際,王玄如強調,好好集的定位是一個「共好平台」而非通路,團隊最初只有四人,如今已經擴張到50人,合作的品牌從40家倍增到80家,每年營業額以20%的幅度成長,王玄如滿懷信心地說,會有那麼一天「台灣好物,好好集說了算」。

四個人的團隊要從零開始,王玄如坦言,就算名片上印著「新光三越」的招牌還是非常「ㄍ一ㄥ (困難)」,從採購到行銷,團隊要全台跑透透,看農夫採收是日常,有時候甚至進到深山部落和原住民博感情,想辦法說服小農或職人們透過好好集行銷自己的產品,再把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小事整理成有脈絡跟亮點的故事放到網站上,還得訓練門市營業員和顧客對話,讓顧客不只買了產品回家也能更認同台灣好物的理念。

「產品我們幫你賣,但你要先告訴我你們的故事。」她認為,台灣的小農或職人對於在地產品都很有使命感,不過他們往往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因此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身的品牌和宣傳,就像是永盛米粉的老闆最初覺得自家米粉就是米做的,沒什麼值得說的,但其實光是用純米做成米粉,不添加玉米澱粉,保持純粹這件事情就很了不起;還有花蓮奇美部落青年自己種植玉米再加工成的山豬壞壞玉米棒,部落族人雖然都對自己的產品信心十足,但對外發展態度保守,因此常常一來一往就在溝通就花上許多功夫。
 
經濟日報-好好集為小農發聲
花蓮奇美部落青年自己種植玉米再加工成的山豬壞壞玉米棒。記者林俊良/攝影

解決通路問題 搭起友善平台

不只幫農民說故事,解決通路問題更是好好集品牌在創立時最核心的精神,王玄如指出,消費者在門市買到的商品,價格跟直接跟農民購買是一樣的,新光三越基於社會企業責任,並沒有為了增加利潤而刻意調整價格,或是跟農民們收取上架費、廣告費,甚至還用買斷的方式,為小農解決了產品沒賣完可能會被退貨的問題。

「通路就是一個殘酷舞台。」林宜平在訪問進行到一半忍不住接話,她指出很多小農最在乎就是銷售,但是這些人往往不理解大通路的遊戲規則,就連獨立櫃是什麼都搞不清楚,有些人推廣產品的過程處處碰壁,有些人為了在大通路上架大規模生產、壓低價格,但緊接而來的是賣不出去後被大量退貨和舉債,但她認為台灣農產品不該只用「量大、如期交貨和價格便宜」作為kpi,而好好集扮演一個「友善」的角色,在採購這件事對農民不囉唆,也讓品牌們能夠一起循序漸進成長。

她舉例,很多台灣小農都是用友善環境,尊重自然的農法在耕種,但卻受限於台灣的有機法門檻高,這些小農擠不進這個看似富麗堂皇的窄門,搭不上近年吹起的有機飲食風潮,而好好集的出現就成了農業轉換成商業的曙光,像未來會在好好集上架的石虎米,標榜無毒無農藥、友善石虎環境,但一包新台幣賣200元在大通路被人嫌貴,這時候就需要靠平台或通路願意花心力去翻轉消費者對在地產品的價值。

王玄如坦言,創立品牌之初就有「獲利不會多」的認知,但自己跟仍品牌溝通的過程中一直強調「你好我就好」的觀念,也希望跟合作品牌永續經營,而非一次就分道揚鑣,目前好好集的獲利在穩定中求成長,每年成長約20%,被問到接下來還有打算和什麼品牌合作?她說,最終希望可以有200個品牌加入這個共好平台,但既然是嚴選,當然不能急,慢慢來才能深入找到台灣的好東西。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465847)